国内热风出口组合砖的设计有两种方法:一是直接生产子砖;二是对子砖进行整合,设计母砖。两种方法各有利弊。结合热风炉热风出口组合砖的设计、生产和组装,利用三维设计建模,按照便于生产、便于加工、节省成本、更加优质的设计理念,经过对子砖砖型的整理、归类,确定母砖的设计外型和尺寸。调整原料颗粒配比,优化原料配合比例,严格生产工艺,保证了母砖的一次生产合格率。在组合砖的加工和组装过程中,合理制作样板图,并严格按照组装图纸进行组装,并一次性通过客户验收。下文主要叙述组合砖的设计、生产与组装的方法。
01组合砖模型热风炉热风出口组合砖的设计的数学模型如图1所示。上半部、下半部是一内径为Rmm的圆柱体切面,与内径为Rmm的管道相接形成。因其使用位置特殊,使用环境恶劣,选材及结构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,此设计材质为硅砖。具体结构:共计块子砖,其中上半部花瓣砖38块、下半部花瓣砖30块,管道砖54块。此套组合砖设计为内、外两环。
02组合砖的设计由于花瓣砖空间尺寸复杂,1块子砖其空间位置的基准点、基准面要完全达到理论值是非常困难的,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也是尽量接近理论值,以满足实际砌筑为标准。组合砖的设计思路一般采用两种模式:1)直接设计子砖,生产子砖可以节省组装加工量和时间,而且砖型相对较小,生产难度不大,但是模型较多,模具费用高。以最经济的木模计算,本套组合砖有花瓣砖68块,需木模68套,按每套元计算,共元。2)设计母砖,用母砖加工成子砖。虽节约模具费用,但加工量大,材料的损耗多;同时,母砖由于砖型较大,生产合格率偏低。通过对子砖和母砖的生产、加工和人工成本对比来看,生产母砖相对合算,因此决定对子砖进行合并,生产母砖。
首先利用三维设计,根据用户的要求,将所有的68块花瓣砖和54块管道砖的子砖图设计出来,列出所有子砖的长、宽、厚的最大尺寸,经过整理、分析,最后确定花瓣砖组合成4个母砖,管道砖组合成5母砖。
03组合砖的生产由于花瓣组合砖单重较大,最重为30kg,成型厚度为mm。如何提高组合砖的合格率成为生产的重点。在现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,进一步对原料和颗粒配比进行了调整,选用铁门、新密、行唐和当地石英,根据不同石英的转化速度,优化配比。成型选用t以上压力机,对大砖采用捣料,先轻后重的成型方法,保证砖坯的均匀性和密实性。成型后的砖坯首先进行自然干燥,在残余水分3%的情况下进入隧道干燥器进行单独干燥,保证残余水分1%。用隧道窑烧成,采用慢推车制度,适当提高烧成温度。采取以上措施后,母砖的一次烧成合格率达到92%。
04组合砖的加工首先分析某一子砖的外形尺寸(根据数据模型分析此子砖为最厚的1块子砖),命名该子砖为WD2,WD2三维几何图形如图2所示。
从图2分析,ABCD、EFGH、CDIJ都属于不同平面的4个点,而ADIHE、BCJGF、CDU是分别在3个三维曲面上,其中AD为R的弧,BC为R的弧,也就是说WD2有3个平面,3个曲面。
首先,根据每个子砖图按1:1的比例打印出前后样板图,加工前分别用子砖前样板、后样板的基准点、基准面,与母砖的基准点、基准面重合,再画ADEHI、BCJGF定位线,如图3所示。
加工时,按照母砖上的划线为准,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。由于子砖有3个曲面,为方便成型,母砖全部设计为平面,就需要对3个曲面进行加工,以便符合设计要求。
05组合砖的组装组合砖组装时,首先按照图1中热风出口的中心线进行定位。以下部花瓣砖为水平,根据标高设置好中心线,必须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标高的准确性。根据事先计算出的靠孔洞中心第1块砖的位置(相对于孔中心线的距离)准确放置第1块花瓣砖,再依次放置其他花瓣砖,每块花瓣砖的上平面就是下1块花瓣砖的基准面。花瓣砖组装时,必须控制好孔、口内径和高度。下半圆支设中心轮杆,上半圆用拱胎。
组装时要严格按照预砌草图,按砖号对号入座,即使是外形相同之砖也不可串用。发现问题,如错台、三角缝时,不得随意加工改型,要及时查明原因,做好调整工作。经过3人1周的时间,该热风炉热风出口组合砖顺利预砌完毕,并一次通过验收。
结语
花瓣砖母砖的设计和生产至关重要,本次设计,设计人员合理控制了花瓣砖母砖尺寸,减少了母砖砖型数量,既保证了成型合格率,又减小了加工余量。由于砖型复杂,单砖体积大,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了工艺和质量的控制,使得成品合格率大幅提高,生产的68个母砖中有60个品种一次性生产完毕,整个母砖的成品率达92%。采用三维实体设计建模,使子、母砖外型均可实现可视化和参数化,优化了砖型结构,降低了设计、生产、组装周期和成本,为热风炉热风出口组合砖设计生产积累了经验,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设计能力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ribaojieshao.com/rbzk/14696.html